中心活动 合作机构动态 竞赛展览 专题专栏 人物专访 理论研讨
人物专访
用硬笔书写共和国七十载辉煌
阅读:888次 更新时间:2021-06-21

何谓文化自信,从文化史的意义来考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化是唯一没有真正断裂的一种倔强存在。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就是中华民族根植于灵魂的文化自信!在考察中国汉字和硬笔书法史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祖先的书法文化密码设置,肇始于三千年多前的殷商时代,盛行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式微于毛笔诞生之后的秦汉以降,直至民国。而后,中国硬笔书法又再次兴盛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可以这样说,中国硬笔书法见证并书写了共和国七十周年的每一个辉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硬笔书协,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载体作用。

事实上,数千年来,汉字硬笔书法一直是一条贯穿大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全过程的煌煌血脉,五千年中华发展史,其实就是五千载中国汉字联袂中国书法共同撰写的瑰丽灿烂的中华文明史。源头活水,从未间断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就是其中最有力的例证。从文化意义上讲,中国书法诞生的首功,我认为应归于刻字和硬笔书法,因为中华文明史的记载工具最早始自“硬笔”,这是毫无疑义的。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的话说:“这就是中国‘大书法’的前世今生,写字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是的,到了近现代,随着硬笔书法的兴盛,各种硬笔书写工具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可以说,硬笔及硬笔书法的当代勃兴,已成既定事实,它很好地带动中国硬笔书法再度走向新的辉煌,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抒写着更加璀璨的新篇章。

众所周知,书法是中国的一门古老艺术,中国书法历经五千年时光之水的淘洗,现已成为国之瑰宝。其中,硬笔书法的萌芽与肇始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以及尔后的钟鼎文。

到了几千年后的1899年,国内有一位名叫王懿荣的金石学家兼鉴赏家,有一次在中药店配药时,许是由于阴差阳错,许是由于上苍垂爱,他无意中竟发现了配药的龟板上刻有古怪的符号,于是大吃一惊,随即疑心那可能是古人的某种遗存,因为那些线条虽然简单,却不易辨识。经他这么一捣鼓,人们这才真正领略了堪称中国原始硬笔书法瑰宝——甲骨文的真容与风采。这可不是浪漫传说,这是真人真事,如假包换。正是他在无意中将中国汉字的历史推前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才开创了中国文字学和历史学研究的崭新格局。

作为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王懿荣的惊世发现让中国汉字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向远古逆时针进发了近两千年。当年王懿荣的惊世发现,确实震动了学术界,后经我国考古人员反复考证,确认这些龟甲上线条匀称劲挺、结构明朗质朴的文字,就是始创于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时移世易,到了现代,毛笔有所式微,硬笔再次唱起了主角,硬笔书法更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硬笔一度曾成为中国汉字书写的最主要工具。

1928年,上海市创办了我国第一家自来水笔厂,算是填补了泱泱大国只有毛笔不知钢笔为何物的悲催空白。此后,什么“博士”、“华孚”、“金星”之类的品牌才接踵而来,先后呱呱坠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事实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确实带来了文化的觉醒、发展与勃兴,洋人的钢笔书写工具因其实用性而成为知识分子和上层建筑都喜爱的书写工具,钢笔由此成为与我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毛笔的有益互补,正是一软一硬、相得益彰。

东西方不同书写工具之间的“冤家聚头”、强烈碰撞,让彼时的文化界也颇为热闹了一番。鲁迅、胡适、徐志摩、郁达夫、茅盾、巴金、郭沫若等文艺大咖看到了钢笔的优点,他们正式接纳了新事物,并开始“软硬兼施”鹦鹉学舌般使用起钢笔这一既省时更兼携带方便的新玩意来,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文坛巨擘、艺术大师,于书法一途,大多吃过“颜筋柳骨”熬制的“夜粥”,练过“欧体赵姿”的“童子功”,毛笔字写得有模有样,钢笔字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譬如文坛硬骨头鲁迅先生,就是硬笔书法的身体力行者,他于1933年至1935年间在《申报:自由谈》专栏和《太白》半月刊上分别发表了《禁用和自造》和《论毛笔之类》等文章,极力宣传钢笔书写的优势,直接与那一帮子阻挠钢笔发展的所谓“国粹”维护者叫板、掰手腕,闹得甚欢。民国时期正是因为有鲁迅等一大批文人的一系列好玩动作,才从客观上对钢笔和钢笔字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传播和推波助澜作用,以此观之,文人们可谓功不可没。

毋庸讳言,十年“文革”浩劫,全国上下乱成一锅粥,党、国家和人民为此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挫折与损失。这一时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形形色色的大字报贴满大街小巷,城市和农村概莫能免。写大字报自然多用排笔和毛笔,硬笔似乎也就遭到靠边站的式微命运了。

文革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的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硬笔书法事业也同样开始进入了崭新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硬笔书法人物就是庞中华、田英章、梁锦英、张华庆等人。

俗话所说“字如其人”,那是有依据的。写好字可以说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大力倡导硬笔书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文化学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硬笔书法如雨后春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事实上,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大家见到了许多以往没见过的书写工具、书写方式和硬笔书法装裱方法。

改革开放后,辽宁、吉林、江苏、湖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省级硬笔书法协会及研究会纷纷成立。与此同时,经过庞中华等硬笔书法名家的努力,1993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成为唯一合法的国家级硬笔书法社团。2006年,在时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秘书长的张华庆的倡导下,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成功举办,这也是标志着硬笔书法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新时期。2009年,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进行了换届,庞中华转任终身名誉主席,张华庆出任主席。尔后,协会主席张华庆首倡“大书法”概念,他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大书法”,得到中国书法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同,协会运作由此达到全盛时期。

张华庆领导下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具有高度文化自信,他首倡“大书法”(书法、硬笔书法、篆刻、刻字)理念,铿锵有力地提出协会的主要职责,那就是让亿万人写好汉字、提高汉字书写水准;提高硬笔书法艺术的创作水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开展工作。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张华庆主席甚至将弘扬“大书法”上升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值得肯定和褒扬。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成立26年来,举办了数十次全国性的硬笔书法展览和赛事,其中规模空前的“国展”就举办过四届。笔者作为第三、四届“国展”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硬笔书法展的终评委之一,我有一种切身的感受,那就是觉得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发扬光大我国硬笔书法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确实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

“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现已成为每一位中国硬笔书法人的共同追求,方块汉字作每一个中国硬笔人的精神图腾,必将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树立文化自信。我想,中国硬笔书法人心中其实一直都拥有这种文化自信。当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中国硬笔书法不断发扬光大,我辈更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国所有的硬笔书法人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见证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发展方面,在张扬中国“大书法”理念过程中不遗余力,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是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

文 / 张况(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关于我们 | 新闻直播 | 工作动态 | 考级考证 | 专家智库 | 课题研究 | 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汉字快写应用研究中心
电 话:010-80257234
地 址:北京市大兴区星光影视园A座

服务热线
  010-80257234
在线留言